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資源 2023-10-12 20:11:15
文言文閱讀:
湖心亭看雪
張岱
崇禎五年十二月,余住西湖。大雪三日,湖中人鳥聲俱絕。是日更定,余拿一小船,擁毳衣爐火,獨往湖心亭看雪。霧淞沆碭,天與云與山與水,上下一白。湖上影子,惟長堤一痕、湖心亭一點、與余舟一芥、舟中人兩三粒而已。
到亭上,有兩人鋪氈對坐,一童子燒酒爐正沸。見余,大喜曰: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!拉余同飲。余強飲三大白而別,問其姓氏,是金陵人,客此。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“莫說相公癡,更有癡似相公者!”
1.用現(xiàn)代漢語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。
(1)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:
(2)霧淞沆碭 沆碭:
(3)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:
(4)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:
【答案】(1)消失( 2)白氣彌漫的樣子。 (3)哪能 (4)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,這里指酒杯。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。需要平時多注意課文下面的注釋。“積累”是學(xué)好語文的關(guān)鍵。
2.用現(xiàn)代漢語表述下列句子。
(1)霧淞沆碭,天與云與山與水,上下一白。
譯:
(2)湖上影子,惟長堤一痕、湖心亭一點、與余舟一芥、舟中人兩三粒而已。
譯:
【答案】(1)西湖雪夜霧氣彌漫,天與云與山與水,渾然一體,白茫茫一片。(2)湖上能(清晰)見到的影子,只有(淡淡的)一道長堤的痕跡(蘇堤),一點湖心亭的輪廓,和我的一葉小舟,船上兩三個人罷了。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。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,根據(jù)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,如有省略,先補充完整,重點的實詞必須譯出。(1)中注意“之”“談”;(2)中注意“與”。還要注意文言文實詞中的一些特殊用法:一詞多義、古今異義、通假字、詞類活用,結(jié)合具體語境,準確翻譯。
3. 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文中引用舟子的話的作用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答案】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,表明作者不虛此行,深夜賞雪,收獲頗大,印象極深!窘馕觥勘绢}考查學(xué)生對文章內(nèi)容的理解,要結(jié)合文本及寫作背景深入理解,并能文從字順地概括。
7. 文章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,試結(jié)合語句加以分析。
答:
【答案】以記敘開頭,以議論結(jié)尾,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靜中有動,寂中有聲。
【解析】本題是考察文章表達方式的運用, 要明確表達方式的種類及其特點。
圖片
記敘文閱讀
牽入我家的絲瓜花
①鄰家院角落里種的絲瓜花,在搭好涼棚后,級級攀登而上,一路牽線而來,爬上高高的院墻,纏上長長的電線,一路牽入我家。細長的觸角伸展著,一路向前,有點不牽來就不罷休的架勢,活像撒野的小孩,吵著嚷著,牽著爬著,伏著吊著就是要牽入我家。
②絲瓜花,我熟知的老友。在農(nóng)村的盛夏,它應(yīng)是最熱鬧最常見的風(fēng)景。房前屋后,田頭地邊,橋頭溝邊都是它黃花插滿頭的倩影,它像活潑的村姑,有著素凈的笑臉,有著曼妙柔弱的身姿,有著纖纖巧手,或編織,或纏繞,或爬,或吊,或伏、或牽,或在草垛上,在屋檐下,在泡桐樹上,在曬衣服的鐵絲線上,它都能風(fēng)情萬種地舞蹈,跳出鄉(xiāng)村最熱烈最熱鬧最動人的舞蹈。
③母親每年總是在家門前的水溝邊上丟幾粒絲瓜籽,澆兩瓢糞水,割幾根山垴上的狗刺圈著,算是給它安了個窩。過不了些時日,或是一場春雨過后,或是某一個夜晚,它就發(fā)芽了,長葉了,抽絲了,牽藤了,開花了,鼓勁似的向上伸展開來,像個撒潑的小子,倔強的丫頭,鼓足了勁向上爬。它爬上屋角高高的泡桐樹,順著母親拉的晾曬衣服的電線,一路向前,向前,絲牽到哪里,花開到哪里,像撒嬌的孩童,比賽似的開花,一朵二朵三朵,一朵接一朵,十朵百朵地開。這邊開放那邊凋零,凋零的花朵下結(jié)下一個個嫩綠的小絲瓜,有如初生的粉嫩的嬰兒,讓人頓生憐惜之意。要不了幾天工夫,門前就掛滿了長長短短,或彎或直的綠月亮。這是兒時伙伴們最詩意的比喻。那凋落一地的黃絲瓜花,常被我們這些孩童像珍寶一樣,一一撿回來造屋兒玩。那黃黃的,柔柔的,卷曲的絲瓜花,多像母親打的泡蛋湯或炒的蛋籽兒,我們幾個伙伴兒圍在一個屋角里,造屋兒,學(xué)著母親的樣子,做一個能干賢惠的家庭主婦,在幾口火磚扛成的瓦片鍋上炒蛋籽兒,打泡蛋湯,有小主婦的滿足,有天真無邪的樂趣,有望梅止渴的幸福。那時,農(nóng)村日子是清貧的,吃雞蛋是件幸福的事兒。母親總是把絲瓜變著花樣做給我們吃,嫩的就做成絲瓜湯,滑嫩可口,特別是喝到見底的那細細的,亮亮的,滑滑的絲瓜籽兒,最是美味。老得刨不動皮的絲瓜,母親就加幾個辣椒連皮清炒,辣和和,也挺下飯。村里的剛子,有一回在我家吃到母親清炒的老絲瓜,“嘖嘖”直嘆好吃。因為他家人多嘴闊,吃絲瓜,總是加一大鍋水煮,一人分一瓢清絲瓜湯。那時,農(nóng)村的日子雖窮,絲瓜的味卻盡在一鍋湯里,因為有你一口,就有我一口,大家都有一口,這樣的日子雖窮,湯雖清,卻能喝出溫暖熱氣來。
④爬得最高的絲瓜,往往蓄的時間最久,因為它爬得最高,摘不夠,母親干脆讓它蓄老,做絲瓜種。它高高地吊在泡桐樹上打秋千,幾場秋風(fēng)秋雨過后,它就沒了顏色,空了皮囊。母親把鐮刀綁在桿子上把它割下來,剖開取籽做種,絲瓜瓤用來洗碗或洗澡。母親每每說,絲瓜真是個寶呀,不但好吃,吃的時間長,養(yǎng)活一家人,這絲瓜瓤還好用,去污強呢。
⑤我愛絲瓜花。我愛這以絲瓜花為背景的平凡人生。
1.第一自然段描寫生動形象,試分析運用了怎樣的手法?
答:
【答案】此段運用了比喻、擬人的修辭手法,生動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絲瓜花生長旺盛,表達了我對它的喜愛之情。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一定按照要求來答題,此處是問“劃線句”的修辭手法,表達效果。要看清題目。
2.任選一個角度賞析下面這個句子:
句子:我猛然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的發(fā)間有一根白絲,像一線雪從山崖上飛旋而下,動人心魄地飄垂著。
答:
【答案】本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,將“一線雪”比喻白發(fā),生動地寫出了那根白發(fā)白得很耀眼、很刺目。表達了“我”發(fā)現(xiàn)白發(fā)時吃驚難過的心情。(意思符合即可。)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一定按照要求來答題,任選一個角度即可,明確“一線雪”用了比喻,還可從詞語使用準確性方面入手,如“動人心魄”說明震撼之大。
3.下面這個句子寫的生動、形象,請從詞語的運用角度分析一下表達效果。
母親每年總是在家門前的水溝邊上丟幾粒絲瓜籽,澆兩瓢糞水,割幾根山垴上的狗刺圈著,算是給它安了個窩。
答:
【答案】此句中“丟”“澆”“割”“算是”準確、生動地寫出了栽種得隨意,強調(diào)絲瓜對生長環(huán)境的要求不高,表現(xiàn)絲瓜的平凡質(zhì)樸的品性。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只要結(jié)合文本,按照要求來答題即可。先找句子中值得分析的詞語,再按照賞析詞語的方法來解釋。
4.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。
答:
【答案】篇末點題,總結(jié)了全文,表達了對絲瓜花的喜愛和贊頌之情,升華了主題。(答對三點即可)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要從文中找到相關(guān)段落,考慮段落的位置,從內(nèi)容跟結(jié)構(gòu)兩方面來回答。此處為結(jié)尾段,結(jié)合結(jié)尾段的作用來作答。
12.結(jié)合全文,分析“作者喜歡絲瓜花”的原因。
【答案】文章結(jié)尾作者說 “我愛絲瓜花。我愛這以絲瓜花為背景的平凡人生。”以絲瓜花為背景的平凡人生是平凡樸實的人生;積極進取的人生;充滿奉獻精神的人生;具有極強生命力的人生;富有人情味的人生。所以作者喜歡絲瓜花。(意對即可)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應(yīng)該從文章中摘錄相關(guān)信息,明確“夕陽”從文章開始到結(jié)尾一直都有寫到,可知是一條線索,文章中的人物“老人”跟“夕陽”有相似之處,可以相比。
13、結(jié)合實際,談?wù)勀阕x完本文之后的啟示?
答:
【答案】示例:做人也應(yīng)如絲瓜花一樣平凡、積極進取、奉獻。(結(jié)合實際來談,文從字順即可。)
【解析】此題考查學(xué)生對文本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生活體驗積累。學(xué)生要按照題目要求來答題。
圖片
說明文閱讀
圖片
松樹金龜子
我特別感興趣的是,松樹金龜子有音樂天賦,連雌蟲也一樣能唱歌。雄蟲是不是靠唱歌來召喚、引誘異性呢?是不是雌蟲了也用歌聲來呼應(yīng)雄蟲的歌聲呢?在通常的情況下,雙雙快樂地生活在松樹枝頭,它們是有可能一唱一和、夫妻對唱的?上У氖,我既沒有聽到它們在樹上一唱一和,也沒有聽到它們在鐵絲網(wǎng)里對唱。我無法作證。
金龜子發(fā)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。小蟲的腹部一伸一縮,腹部的最后一節(jié)跟鞘翅的后翼相互磨擦,就產(chǎn)生了聲音。在腹節(jié)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發(fā)聲器官。就是拿放大鏡仔細看也看不到用來發(fā)音的細條紋,兩個面都是光溜溜的。那么聲音是怎樣發(fā)出來的呢?
你把食指浸濕,按在玻璃板上來回磨擦,發(fā)出的聲音跟金龜子叫的音差不多。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,那發(fā)出的聲音跟金龜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樣了。如能掌握一定的節(jié)奏,那就跟金龜子的歌唱沒有區(qū)別了。金龜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縮的軟軟的腹部就是橡皮,又薄又硬的鞘翅就是玻璃?梢娊瘕斪影l(fā)音的原理非常簡單。
其他為數(shù)不多的鞘翅目昆蟲也具有同樣的特點。例如屎殼螂,也是靠腹部的伸縮來摩擦鞘翅后翼,發(fā)出聲音的。
雖然我們掌握了金龜子發(fā)音的原理,它為什么歌唱卻仍然是個迷。是為了求偶而歌唱?這有可能。然而,盡管我特別注意,在深夜里,我從未聽到過金龜子的歌聲。就是近在咫尺的鐵絲網(wǎng)里,我也聽不到它們的歌聲。
要金龜子唱也不難,只要抓在手里,摸摸捏捏,它就會唱起來。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。那聲音聽起來不像是唱歌,倒更像是抱怨聲,對命運的抗議聲。真是奇怪,在金龜子的世界里,歌聲是用來表達痛苦的,而沉默則是歡樂的標志。
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來發(fā)出聲音的昆蟲也差不多。正躲在洞穴內(nèi)產(chǎn)卵的蟋蟀媽媽,受到突然的驚嚇會發(fā)出悲鳴;被抓獲的天牛會竭力鳴叫。危險過去了,它們就不再大叫。
也有昆蟲為了自娛、求偶、慶祝歡樂、慶祝明媚的陽光而歌唱。這些昆蟲大部分在遇到危險時就默不作聲。
稍有異常,紡織娘就不再歌唱。與之相反,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,比平時要響得多。螽斯的唱歌既能表達悲哀,也能表達歡樂,以至于難以分清到底是哀鳴,還是在歡歌。昆蟲默不作聲是否表示它很愉快?它高聲大叫是不是為了嚇退敵人?如果金龜子和知了面對危險大喊大叫,那為什么紡織娘面對危險卻要停止叫喊?
總而言之,昆蟲究竟為什么要這樣叫這個問題,還沒有搞清楚。
1.本文說明的主要內(nèi)容是什么?
答:
【答案】介紹松樹金龜子的唱歌(發(fā)音)原理及原因。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必須結(jié)合全文來思考,說明的對象時松樹金龜子,把握文章各個自然段的意思,要能歸類總結(jié),哪些可以合并為一部分內(nèi)容,然后從全文總體考慮,用簡要語言概括。
2.本文是題目是“松樹金龜子”的,為什么還寫了“蟋蟀、天牛、紡織娘”,說說你的理解。
答:
【答案】說明作者要探索發(fā)聲昆蟲鳴叫的原因及其規(guī)律。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必須結(jié)合全文來思考,并能用簡要語言概括。
3.本文語言科學(xué)、嚴密,試舉一例加以說明。
答:
【答案】第一段結(jié)尾句是:“可惜的是,我既沒有聽到它們在樹上一唱一和,也沒有聽到它們在鐵絲網(wǎng)里對唱。我無法作證。”其中的“我無法作證”的意思是“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,我沒有看見、也沒有聽見”, 體現(xiàn)了作者實事求是、科學(xué)說明事物的態(tài)度。
【解析】本題是要求注意說明文語言準確、科學(xué)的特點。平時學(xué)習(xí)中要注意說明文的知識點的把握。
4.第四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?作用是什么?
答:
【答案】舉例子。舉出屎殼郎的例子,具體說明了其它昆蟲也有跟金龜子一樣的發(fā)音原理。
【解析】此題考查學(xué)生對文章內(nèi)容的把握,要能從文中找到合適的語句來作為理由,也可自己用語言來概括。
5、讀完全文,任選一個角度,談?wù)勀愕膯⑹尽?/p>
答:
【答案】示例:我從法布爾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金龜子的例子中知道了:要得到第一手資料,就要親自觀察。
【解析】回答此題,可從作者的角度思考,從對待科學(xué)的態(tài)度入手,明確觀察事物、寫作說明文的基本方法。
圖片
古詩詞閱讀
夜上受降城聞笛①
李益
回樂峰②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
不知何處吹蘆管,一夜征人盡望鄉(xiāng)。
【注釋】①受降城:公元646年(貞觀二十年),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,“受降城”之名即由此而來。②回樂峰:回樂縣的山峰。
1. 根據(jù)詩歌意思說說“回樂峰②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”這首詩前兩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?寫出了邊塞怎樣的環(huán)境特點?
答:
【答案】比喻,寫出了邊塞寒冷、悲涼的環(huán)境。
【解析】前兩句的意思是 回樂峰前的沙地像白雪,受降城外的月光像寒霜。不知道哪里響起了笛聲, 出征的戰(zhàn)士通宵遙望家鄉(xiāng)。以霜月、蘆笛、鄉(xiāng)思,構(gòu)成一幅思鄉(xiāng)圖,營造了一種寂寥,凄清的征人鄉(xiāng)思的典型環(huán)境。
2.仔細體會前兩句,說說詩人為什么把“沙”比喻成“雪”,把“月”(光)比喻成“霜”?
【答案】沙漠并非雪原,詩人偏說它“似雪”,月光并非秋霜,詩人偏說它“如霜”。詩人如此運筆,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凄涼。正是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,也使詩人格外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,情景交融,生發(fā)出思鄉(xiāng)情愫。
【解析】詩人是借助“似雪”“如霜”的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凄涼。情景交融,生發(fā)出思鄉(xiāng)情愫。
3.試結(jié)合詩歌的內(nèi)容分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?
答:
【答案】表達了戍邊將士濃烈的思鄉(xiāng)之愁。詩歌前兩句通過寫景,交代了環(huán)境的凄清與寒苦,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(xiāng)奠定了情感基調(diào);后兩句則通過寫 “蘆管”聲的橫空而出,同其他引發(fā)了戍邊將士的鄉(xiāng)思之情。
【解析】根據(jù)后兩句的意思:軍營中的征夫們,聽到如此動情的思鄉(xiāng)小調(diào),恐怕這一夜誰都不能安睡,誰都會朝著家鄉(xiāng)的方向呆呆地望著吧?芍嗽姼枋惆l(fā)了戍邊將士濃烈的思鄉(xiāng)之愁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